在这里,我试图探讨手机摄影的优劣势所在。
阳光照耀在山川河流,情人依偎在情人胸怀……太多美好时刻值得我们铭刻,然而时间和遗忘却将它们裹上一层层的保鲜膜。就像新鲜美味的水果,放进冰箱里被遗忘最终腐坏,总让人心里不是滋味。摄影技术的出现,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人们对于“记录光影”的需求。
从达盖尔式摄影法到CMOS图像传感器,从模仿绘画到纪实摄影,其技术与内涵不断发展。时至今日,人手一台的手机已将摄影彻底地日常化、平民化。尽管某些厂商号称自己的手机产品“拍照胜单反”,不可否认的是,手机相比相机,自身仍然存在一些劣势。
优势:
手机摄影能够大范围普及,其最大优势显而易见——便利。随时随地,掏出来就能拍。纤薄的机身十分便携。
其次,手机集拍摄、修图、分享等诸多功能于一身。甚至于边拍边能自动加滤镜,对修图能力几无要求。大量的特效增强了其社交属性。
劣势:
受限于尺寸,手机摄像模块无法更换镜头。一方面阻碍了人们对更好成像质量的追求,另一方面,消费者在焦距、光圈的需求上无法得到更好满足。
其等效焦距较短,阻碍了创作多样性。同一个场景,在不同焦距下是完全不同的,其表现力天差地别。
不可调光圈,无法利用景深突出主题。场景简单时,算法虽能弥补部分缺陷,但在细节上还远远比不上物理景深。
最细节但依然严峻的一点在于,手机摄像头外的防护镜片总是容易刮花或者沾染污渍,无论什么材质加不加镀膜……很多人在拍照时不注意这一点,导致逆光或者弱光拍摄场景下,成像质量堪忧。